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国奇遇记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正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17 14:20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核心提示:【内容简析】   本课选用的是两首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一首是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首是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中描绘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

【内容简析】
  本课选用的是两首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一首是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首是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中描绘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读,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惠、崇”等生字,会写“晓、鸭”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古诗,了解春天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春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学过的古诗中,哪些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呢?谁能背一两首?
  2.指名背诵。(可以是《春晓》《宿新市徐公店》《绝句》等。)
  3.师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看看诗人是抓住春天的哪些景物来描写的,展现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
  (揭示课题,板书。)
  4.师述:首先学习第一首《惠崇〈春江晓景〉》。
  5.简介苏轼,了解诗人。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又名苏东坡。其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均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诗是苏轼为僧人朋友——惠崇画的《春江晓景》所作的题画诗。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录音,注意听清楚生字读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全诗,结合插图和词语解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青翠的竹林之中,伸出了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江水里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变暖了。初春时节的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同时抽出了嫩芽,这也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3.同桌互说。
  四、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细读古诗,学生对诗句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画中有?哪些没有?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他的心情如何?等等。)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互相解疑。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A.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B.诗人在江边看到了这般景色,心情无比欢快。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5.用你熟悉的四个字的词语赞美这美丽的春光。
  (可以是“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