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丰碑一般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指的是谁?课文的哪段话告诉我们? 请同学们快快速流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第十三自然段):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再读质疑。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
生 : 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说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 : 你们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二、感受丰碑。(自读、质疑、合作、探究)
(一)从军需处长自身感受丰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四人合作读课文第七至袋子第十四自然段,并在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感受交流。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3、学习第七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第七自然段。
⑵找有关句子。读了这段话,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说说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穿着。教学顺序由学生的交流顺序决定】
⑶再读体会。你体会到了什么?
着重体会以下几点:
① 牺牲时的姿势:他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品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倚靠”“坐” ,冰天雪地里,军需处长又冷又饿
一旦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可他明知这样还是坐下去了,说明他经没有一点力气继续往前走了。
② 牺牲时的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品析:用替换法理解。这里为什么用“贴”不用“穿”?
(点拨:能贴在身上的衣服既是非常单薄窄小的,又是数量极少的。已被雪打湿了,就贴在身上。从“紧紧”一词也看出衣服不是宽松的,宽松的衣服被打湿了也不能紧贴着身子的。)
③牺牲时的神态: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四人小组讨论:老战士是被冻死的,可他牺牲的神态却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没有丝毫的慌张,丝毫的痛苦。为什么?
汇报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点理解。
恶劣的环境方面:军需处长对这恶劣的环境没有什么慌张;
心理方面:他对死亡已有了心理准备;
部队装备方面:军需处长对部队装备很差, 没有棉衣而没有怨言;
品质方面:他把棉衣让给了战友,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没有倒下,感到安慰。
⑷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⑸再读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品质。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老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从对将军的描写感受丰碑(学习第8到12自然段)
重点抓住将军神态、语言学习体会:
1、读第12自然段,生自学。
2、读了这段话,你又体会到了将军怎么样的心理?(自责、愧疚、悲痛)并找出有关句子读读。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
自责愧疚是因为将军错怪了军需处长,理由是:
①神态:“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愤怒] 他以为军需处长没尽到职责。
②语言:“把军需处长给我找来,为什么不给全发放棉衣?”“听见没有,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
(汇报顺序根据学生的发言顺序而定)
3、归纳找重点字眼:自责愧疚也好,悲痛也罢,都体现在这段话里的一个词上,是哪个词呢?(愣)?
4、读“愣”字所在的句子。用比较法分析句子,体会将军的心情。
①句将军呆住了,站在雪地上。
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上。
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引导:为什么将军“愣住了”?(“愣”是指心灵上受到了震撼。一方面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老战士竟是军需处长,他很吃惊;一方面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自责愧疚;再者他为失去军需处长这么伟大的战士而悲痛万分。所以愣住了,愣的时间也比较长。)
5、拓展练习。如果你是将军,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军需处长说?
6、练习读出将军复杂的心情。
(三)从丰碑的含义上感受丰碑。
①读到这里,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座的丰碑了吗?(从丰碑外观体会)
引导:
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晶莹的意思。举例说明什么东西是晶莹光亮的?(水晶、玻璃、冰)
第二步:为什么说他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了。冰雪是光亮的,所以他也是晶莹的。)
②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引导:他的内心是光亮的吗?表现在什么地方?(他内心没有黑暗的角落,因为他心里只想着别人,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想;他的胸怀是能够完全向所有的人敞开的等)
(四)从战士们身上感受丰碑。(学习最后一段)
1、这位军需处长为了他的战友们将永远地长眠在雪山中。他的战友们会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找有关句子读出来。
(他听到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2、为什么说战士们的脚步是沉重又是坚定的?
(“沉重”是因为战士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脚步声也是沉重的。“坚定”是因为在军需处长身上有无私奉献,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他那种精神鼓舞着所有的红军战士。所以脚步是坚定的。)
3、变换句式的方法品析句子。
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换个说法。在课文里能不能这样换?为什么?
(不能。原句用反问语气,十分肯定地说明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起强调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对比感悟。
1、让学生畅所欲言。结合课文,说说红军在艰苦战争岁月中如何生活,自己如今天过的是怎么的生活?
2、小结:在长征途中,还有很多很多的革命先烈像军需处长一样被冻死的,你小红军一样被饿死的,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缺衣少食毫无怨言,献出宝贵的生命也无怨无悔。相比之下,我们今天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丰衣食足的生活,我们更应该把军需处长的精神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长眠在雪山之中的军需处长,才能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才能捍卫祖国的尊严,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布置作业,拓展思维。
1、出示《长征》诗歌,自学感悟红军面对困难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豪迈气魄。
2、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准备参加班级“再走长征路”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