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正文

《18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黄柱福 文章作者:黄柱福 发布时间:2010-04-05 02:20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18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企石镇东山小学     授者:黄柱福       通讯员:姚礼光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这说明他们之前有过____?(不和)。这节课我们学习他们为何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     体会不和之处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的思想方面的原因的句子。

2.课件演示句子: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居功自傲、不服气)

3.指导朗读:

4.出示练习: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        ),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        )

5.说说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课件演示:因为蔺相如在(        ) 立了功,在 (        )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

6.小结原因所在。

三、交代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复习第一个小故事:

1、质疑:蔺相如立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课件演示)

2、汇报

请学生复述小故事“完璧归赵”。

(1)、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

(2)、指导朗读。

(3)、引导学习其他句子,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4)、小结过渡: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门一起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 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为了国家的利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视死如归)

(2)、指导朗读

(3)、我们体会一下蔺相如当时的心情和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的词语说一说。课件出示:蔺相如(             )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引导找出其他句子来表现蔺相如的能耐。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5).讨论:在这场较量中,秦王为赵王击缶,前面赵王为秦王鼓瑟,这样是不是扯平了呢?

(6).引导得出:秦王乃一国之君,一个是大夫,秦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7).综合思考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课件出示)

(8)引导学生了解廉颇的作用。(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小结过渡: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学习小故事三:负荆请罪

自学提纲: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点拨:

 (1)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考:

  (1)、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识大体、顾大局)

(2)、指导朗读

(3)、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4)、引导找其他句子体会。

4、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①画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1)幻灯片出示: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2)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②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5、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想想廉颇负荆请罪时会跟蔺相如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6、请学生演一演。

7、出示幻灯片:其他人见到“负荆请罪”这种情景回想什么,说什么?

四、梳理全文,了解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课件演示: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原因,后一个故事是前两个的结果。

2、小结。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

五、回顾与拓展

1、联系故事内容,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课件演示)

六、情感进一步升华

品古诗(课件演示)

1、《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2、《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板书设计

 

18 将相和

                             足智多谋  忠

       蔺相如     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廉颇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爱

  国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