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按教材浏览: 北师大版 部编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鲁教版 其他版本 苏教版 未知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版
最新资源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 学写故事教学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
2024年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年第22课《礼记》二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年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初中语文>初二语文教案>>>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详细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名称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类型 学案
学科 语文
大小 12 KB
格式 doc
年级 初二|八年级
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7-09-14 14:41
点击
评价 ☆☆☆☆☆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1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教师寄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一、题目解读
本文虽短,却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一个“书”是与“中”合在一起连用;“中书”是古代的一种官名,古人多用官名来指代人;“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第二个“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也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经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化学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等。
三、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预习·导学
1、注音。
古来共谈(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2、重点字词。
①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句子翻译。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ttp:// www .xkb1.com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性默写。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             ,                  。
②俯视的句子:                。仰视的句子:                 。平视的句子:         ,           。            ,_____________。
③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            ,          。
                ,                 。
④描写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                 ,                。
⑤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
⑥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             ,                            。
⑦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                 
                ,                             。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X k B 1  . c  o m
 
 
检  测  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夕日欲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3、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                   ”极力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
4、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
tán    tuí 
lín    yù                                           
2、 
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交相辉映。
③四季。
④都。
⑤消散。
⑥太阳快要落山了。欲:将要。颓:坠落。
⑦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⑧参与,这里指欣赏。
3、
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⑤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⑤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 作 探 究 案
1、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示例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示例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交流
1、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检  测  案
1、(1)都    (2)消散    (3)坠落
2、(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享美景的得意之情。
5、D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7307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新课标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 2017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中“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中“初二|八年级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中“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上一篇:第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下一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