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正文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17 13:56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核心提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出塞》,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秦”。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出塞》,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秦”。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秦”,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搜集王昌龄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边塞诗,导入新课

1.教师:边塞诗是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出塞》。

3.教师:“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括的诗常用的题目。

二、了解作者,初读古诗

1.教师: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呢?同学们能不能用目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

王昌龄,中国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绝句长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画,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涵,意味浑厚深长。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有名。

2.教师导读:现在,我们就去感受一下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读,教师指导学“秦”。

⑴教师:这一课中只有一个生字“秦”,请同学们跟老师读。

⑵指名说说“秦”书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一起读一读这首古诗。

5.教师示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音律和气魄。

秦时/明月/汉叫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学生配乐读一读。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㈠小组合作,自读感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读古诗。思考:

⑴古诗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情景?

⑵诗中的边塞在哪里?

⑶把古诗中藏着的名将找出来。

2.指名反馈:古诗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情景?(秦汉时期)

3.展示资料,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秦和两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建立、观固、发展和强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封建君主为保卫边境、扩大疆土、夺取政权、巩固势力,不断地发动战争。在四个多世纪的战争里,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㈡体会诗人的悲愤。

1.教师:战争时间之长,战士生活之艰苦,作者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指名反馈。(秦朝的明月,汉时的关塞。)

3.出示体现这一境界的图片,引导探究:同一时间在边塞看到的景象,怎么月亮会是秦朝的,而关塞却是汉代的呢?

4.集体反馈,教师引导。(“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5.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边塞的一名将士,白天不知生死而疲劳地作战,夜晚孤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在脑海里呈现出悲戚的画面,说一说)

6.教师导读:是呀,战士们有怨限却无可奈何,诗人一想到这里就愈感悲愤。我们一起朗读这两行诗,读出诗人悲愤的情感。

㈢体会诗人强烈的愿望。

1.教师出示后两行诗句,学生读一读。

2.指明说说“但使”的意思。(要是)

3.教师:作者在这里假设什么了呢?(指名反馈:如果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4.指名展示资料,介绍李广。

李广(?一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朝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5.教师:从这种假设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6.教师小结:诗人忧国忧民,为不停歇的战争感到愤怒,他多么希望能够早日平息边塞战事啊!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1.教师导渎:带着诗人的愤恨和强烈的愿望,再读一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4.全班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首古诗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兵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把个人安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此诗的难能可贵之处。全诗写得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的特有风格。

六、布置作业

l.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

2.搜集王昌龄的其他边塞涛。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