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正文

四年级下册30 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徐汇区逸夫小学 李业琼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29 13:41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四年级下册30 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  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  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说明:

孙叔敖并不是学生熟知的一个人物,由介绍人物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了解、质疑课题,对课文有了初步感受,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质疑问题学习课文,由此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方向。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说明:

正确朗读古文是理解、学习古文的第一步,因此教学中重视古文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课前已经借助工具书查阅了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因此此环节的教学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正确停顿上。教师可作相应的示范,鼓励更多的学生大声朗读古文。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说明:

本文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对照注释逐句理解。然后在小组交流中加深印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关注一些虚词的理解,教给一些学习的方法。

4、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说明:

此环节回归上课伊始的课题质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文。先用古文原句回答,其实也是考查学生读懂古文的一种方法。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说明:

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显得水到渠成。此环节的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流利讲述故事上,达到理解、复述的目的。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短文选自《新序》一书,讲述了战国时代楚国孙叔敖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5句话,分2部分,第1句话为第1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在外游玩时把一条有两个头的怪蛇杀死了。第2-5句话为第2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回家后哭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把事情告诉了母亲。第2部分主要写了孙叔敖和母亲之间的对话,从他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二、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基本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例如,在预习时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文的意思。在课堂上,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读古文时的正确停顿再作示范朗读,以此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对于古文中一些重点字的理解,尤其是虚词的理解,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拨,以此加深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对学生学习古文不要太过苛求,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流畅地讲述这个故事即可。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读通古文、读正确古文是理解古文的基础。因此目标一的设定就是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教学时教师则重点指导学生注意古文朗读时的停顿。

目标二: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本文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课文中对重点字词的注释也相当清晰,因此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在组织交流时帮助学生了解古文中的一些指代词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意思。

目标三: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在读懂的基础上,理解孙叔敖的为人,加深学生学习这篇古文的印象。

目标四:能向家人或伙伴讲述这个故事。

此目标的设定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巩固古文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示范朗读指导正确停顿

在预习课文时,便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扫除不认识的字词,读正确古文中每一个字音。在教学时,通过指名朗读检验预习情况,及时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随后的教学重点则放在指导学生在朗读古文时正确停顿上。教师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停顿标记自己试着朗读,在多次组织学生朗读中,提高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语感。

(二)借助注释理解古文,解决教学难点

本文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对照注释逐句理解。然后在小组交流中加深印象。在组织交流环节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关注一些虚词的理解,教给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引导三管齐下,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感受人物品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懂古文意思是体会文章主题的前提。在反复朗读、理解古文之后,让学生说说对文中主人公孙叔敖这个人有什么了解,从而感受到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这一环节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教师可在这一环节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则故事,已达到巩固古文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中国的古文博大精深,要让学生喜欢古文,体会其中的乐趣是教师教学古文的首要任务,其次,初步让学生学一点古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古文用字的奇妙之处,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孙叔敖杀两头蛇》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的古文,因此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通古文,读懂古文。教师在组织交流的环节中,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正确古文的停顿,了解一些虚词的解释,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教师的指导、及时点评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朗读这一环节的引导、示范不容忽视。因为只有正确朗读古文,才能很好地去理解古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文中对古文的重点字词都有了比较详细的注释说明,教师就可把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化为让学生流利地讲述故事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对学懂古文的一个很好的检验、巩固的方法。

小学阶段古文的学习重在兴趣的培养,正确的引导,切忌急功近利,扼杀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

 

关于训练材料

一、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  )                     (  )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             归而泣

二、解释带点字词语

1、孙叔熬为婴儿之时:

2、其母问其故:

3、闻见两头蛇者死:

三、读文谈体会

    读了《孙叔敖杀两头蛇》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文章的内容谈谈你读文后的体会。

                                                                      

                                                                    

四、阅读练习

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①,曰涓蜀梁②。其为人也,愚而善畏③。

明月而霄行④,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⑤,仰视其发⑥,以为立魅⑦也。

背而走⑧,比至其家⑨,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1、借助注释读懂短文。

2、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

                               ??       

3、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          ,他是一个既                  的人。在月

(怎么样) (怎么样)

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         当作          ,把自己的       当作

                         (什么)     (什么)

         ,结果,              

                   (怎么样)

4、在横线上抄写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注意按横线格格式端正书写。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