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1)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题目)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把诗读正确,注意诗的内部停顿。
(4)指名读。
(5)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6)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⑴ 刚才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准确读音(出示 知诗音),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 (出示 知诗意)
⑵ 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⑶ 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更尽”“新”的理解。
⑷ 指名说说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悟诗情:
⑴ 寄情酒更浓:
通过朗读想像画面并说说元二与王维是怎样的一对朋友。
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再次朗读。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送别的酒,挽留的酒)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 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此时车马已经备好,前路漫漫,再见遥遥无期,同学们你们知道安西有多远吗?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⑶触景情更深:
过渡:而此刻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以上我们通过对景物描写的体会,对诗句语言的品味,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悟到了这份难舍难分的情意。 (出示 悟诗情)
让我们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行吗?
(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个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方法------师生总结学法。
3、自学古诗,提出质疑。
4、汇报:⑴ 读准音。⑵学生质疑、答疑。⑶ 明诗意:
5、对比学习悟诗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①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②王维是以酒相送,那李白是以什么相送呢?看了多久?理解“孤帆”“尽”“唯”感情朗读体会李白以目相送时的依依不舍。
(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
三、总结:
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 )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2配乐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