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叙事
11月10日,我上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课前我准备了生动的课件和爬山虎的实物。在课上,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后,正打算按设计的教案??按叶子到脚到怎样爬的顺序讲课时,有几个大胆而倔强的学生闹意见:
生:老师,我想知道爬山虎怎样爬。
生:老师,我也想知道爬山虎怎样爬。
生:老师,讲吧!(声音越来越强烈)
师:爬山虎的脚藏在叶子下面,我们还是按课文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学吧!
生:哦……
(倔强的学生闹情绪,其他学生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
师:好。请你们看着银幕,别眨眼。(放课件:爬山虎爬的过程)
师:看了爬山虎怎样爬,请你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爬山虎往上爬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讲爬山虎爬的段落。
(有的学生默读,有的学生朗读。突然有两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看完了吗?
生:不。老师,梁健畴不读书,他在玩手指。
生:还有何金珊,她在画画。
师:梁健畴、何金珊已经上课了,你们还在玩。
生:老师,我在学爬山虎爬。
生:老师,我在画爬山虎。
师:好。请你们上讲台为同学们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生:(梁健畴)手臂当作爬山虎的茎,五只手指当作爬山虎的脚。一只脚巴在墙上之后就爬(他把左手放在黑板上,但滑了下来,第二次才成功),另一只脚步又巴在墙上又向上爬(他把右肘靠在左手碗上)。
师:哦,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师:梁健畴真聪明,他演示了爬山虎怎样爬。他的表演很出色。
生:不对。(一个捣蛋的学生说)
师:为什么不同意呢?
生;他表演时做了两次,第一次他失败了。
师:观察很细心。梁健畴,请你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手滑下来,而第一次成功了。
生:第一次我的手指是直的,巴不住黑板;第二次手指弯曲,就不那么容易下滑。
师:你怎么会想到把手指弯曲呢?
生:我想起八爪鱼捕捉食物时爪子是弯曲的,还有我妈妈用来夹电饭锅里的碟子的工具也是弯弯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又爱动脑筋的人!
师:你们想演示爬山虎往上爬吗?
生:想。
(学生演示爬山虎往上爬)
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生:像梁健畴说的那样。
(教师出示写爬的句子)
师: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所以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师:爬山虎的脚真神奇,我们一起认识它的脚吧!师:你们可以用朗读、画画等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
(我的话音刚停,学生立即行动,多数学生用画画的方法学习。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我布置学生画爬山虎。我巡视时,发现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准确地画出爬山虎的叶和脚。)
师:老师走了一圈,发现有好几种爬山虎。
师:老师把这几种爬山虎贴出来。请你们对照课文和实物,看看谁画的爬山虎是正确的。
(学生时而看同学画的画,时而看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评一评(我把爬山虎的实物给学生)。请对照实物和课文,指出画中哪些地方画得美,哪些地方画错了。
(学生一会儿看实物,一会儿看书,纷纷指出画中的错误。)
生:老师,让我们再画一次吧?
师:好。看谁是未来的小画家。
(学生很认真地画爬山虎,正确地画出爬山虎的叶和脚的位置和样子,真正了解了爬山虎。)
二、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节语文课使我认识到:
一、教学切入,由学生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尊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
我在两个班教《爬山虎的脚》,在第一个班上这课时,我按照设计的教案,即课文叙述的顺序(从叶子到脚到怎样爬)进行教学。学习每部分内容前播放课件,再图文对照进行学习,最后观察实物。讲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时,学生精神饱满。当讲爬山虎怎样爬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有点不耐烦了。当我布置学生画爬山虎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可以把爬山虎的叶和脚准确地画出来。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不能高估学生,要少分析多实践。在另一个班讲这课时,我打算学习完一部分,就让学生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想不到学生强烈要求先学习爬山虎往上爬这部分。我顺应学生的需求,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全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连对语文有恐惧感的差生都动起笔墨来。从这节课中,我得到启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入手,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才会全情投入,而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方式,由学生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智力活动,行为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驱动。而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激励人的活动,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个性、特长和经历不同,在学习爬山虎爬这部分内容时,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喜欢读的学生采用朗读法;好动的学生如梁健畴采用演示法;善长画画的学生采用画画的方法;文静的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喜欢热闹的学生跟同学合作探究。因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喜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
三、学习内容,由学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爬山虎怎样爬时,我让学生通过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理解爬山虎的脚触墙时细丝由直变弯产生拉力,使它紧贴墙。在理解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让学生结合爬山说一说句中“一脚一脚”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山,用手当脚做爬山动作,又看看爬山虎,悟出“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因为爬山虎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后向上爬,再长一只脚,巴住墙再向上爬。
在学习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书上涂涂画画,我觉得如果我再分析课文是徒劳无功的,我干脆让学生画爬山虎。我发现学生画的爬山虎不正确:叶子对生;叶尖朝上;脚长在叶柄上或长叶柄的地方的下面;脚只有两三条细丝。我让学生对照课文对作品进行修改。学生一字一句地读,发现把叶尖的方向画反了就改过来,发现细丝画少了就补画,发现细丝的顶上没有圆片就补画圆片。
学生修改作品后,我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展示爬山虎的实物,让学生对照课文和实物,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时学生一会儿看课文,一会儿看爬山虎,一会儿看作品,纷纷指出作品中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画错了。
用画一画、改一改、评一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知道爬山虎的叶子是互生的,叶边有锯齿,叶尖朝下,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长在哪里。
四、学习评价,由学生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要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对别人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读书是否认真、大声;画的画是否漂亮;说话是否大声、清楚。我就让他们对别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喜欢说的学生组成一组,汇报学习心得;喜欢动的学生组成一组,演爬山虎怎样往上爬;喜欢画画的学生组成一组,对组员的作品进行评价。说的同学各抒己见,演的学生演得精彩,画的学生看得认真,评得认真和公平。这使我明白了让学生自评、互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就有不同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教法学法适合学生本人,就是好方法。
|